导语:28日,湖南日报第11版以《重塑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为题刊发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系列报道第三篇,该组报道共5篇,在湖南日报、新湖南连续刊载,系列报道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改革、“卓越计划”、“特需项目”研究生培养五个方面对我校升本以来的办学定位、办学成果、办学特色进行全面回顾和报道,体现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对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现将6月28日湖南日报报道《重塑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湖南工程学院以“卓越计划”为引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全文刊载如下: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系列报道之三
重塑课程体系 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湖南工程学院以“卓越计划”为引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多年来,在学校的发展中,以“卓越计划”为引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路径,实施全面、深度转型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开发、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深入探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课堂教学改革的加减法
随着“卓越计划”的深度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已经不可回避地进入了“深水区”,对“3+1”模式的思考也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层次。在学校领导层看来,“3+1”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校内学习时间的压缩,而是在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方面关系的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3+1”模式下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的课程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学校与“卓越计划”参与企业双方通过对课程设置与组合、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共实质性整合了120多门课程。一方面采取增设课程的方式,对课程设置做加法运算。比如 “卓越计划”各实施专业通识教育基础课增设《科技创新概论》,电气工程专业增设《科学技术史讲座》,自动化专业增设《信号与系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增设《科技写作》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与责任》,纺织工程专业增开《工程伦理学概论》等课程等。
学校“卓越计划”办公室副主任李靖指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更多的是对课程设置的调整和重新思考。所有增设的课程更偏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也符合我们对‘卓越工程师’内涵的解读。”而在一些专业课程领域,该校则更多地采取了减法式的整合优化方式,通过同一学科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融合,形成综合性课程。如:自动化专业在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中,将《线性代数》、《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工程应用类数学课程整合为《工程数学》。
系统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湖南工程学院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以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践育人”理念指导下,湖南工程学院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站在整体优化的高度,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构建了“三层次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按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能力由弱到强的思路,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和“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个层次。针对三个不同的能力培养层次,适时安排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同时,在实现方式上,按照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的思路,将课内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学校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
学校还统筹考虑“卓越计划”“3+1”模式下实践教学的整体安排,科学构建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且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优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机械设计专业将实践教学分为“公共基础实践模块、力学实践模块、机械设计基础实践模块、控制技术实践模块、机械制造实践模块、综合能力课外实践模块和企业学习模块”等7个模块。科学化模块式的实践环节适应了学生从基础训练到能力提升的学习过程要求,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推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模式
高压断路器主电阻超标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对SF6气体的泄漏和内部的水分含量进行监控的?如何确保GIS中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具有良好的封闭性能?……这是李靖教授基于《高低压电器》课程所推行的QQ群研讨式教学法,该门课程在课堂的理论教学外,还以“高低压电器学习QQ群”为平台,建立了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群成员超过1000人,采取随时研讨和专题研讨的方式,专题研讨由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在平台提出问题,来自海内外的工程师们根据自己的从业经验、知识水平为学生作出专业的解答。这种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理论教学如何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带着思考来进行课程学习。
理论与实践不能及时进行反馈,这是早些年自动化教研室单片机课程组老师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课程组的老师们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为该门课的学生每人配备了PCB板。这样一来,学生可以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师理论教学环节提早为PCB板配备小的负载,完成该课程的硬件制作过程。由于较早地熟悉了课程配套硬件PCB板,在课程设计中进行焊接和软件调试则变得更加容易掌握。“单片机课程体现的是我们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电气信息学院副院长胡慧指出。
而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上,该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三自主”全开放实验、基于项目的大型综合实验(践)周、“2+6”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分段递进式”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学习方式等。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实践教学能较好地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比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将“成形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现代模具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模具数控加工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习”整合成一个8周的实训环节,将原来分散的多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整合为一个系统的实训环节。
(熊龙英 李艳红 李靖)
湖南日报6月28日第10版 政治: http://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17-06/28/content_1224758.htm?div=-1&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