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凝心聚力 坚定不移走“应用”之路


作者:李艳红 熊龙英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无论是学生还是行业企业,都在急切地催促着各大地方高校实现转型发展。

    面对时代召唤,湖南工程学院“创”字当头、“新”字当先,将“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校训转化为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育人成效显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于创新中再创业”的奋斗者典范。

    锲而不舍,坚持“重应用”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地方高校,‘应用型’是办学的本质要求、内在要求、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学校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坐标定位。”湖南工程学院校长刘国繁教授开宗明义地说,彰显出湖南人的果敢与务实。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湖南工程学院由原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与原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2000年升本之初,学校便率先确立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继承并发扬“重实践教学,重能力培养”的优良办学传统,积极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把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12字教学指导方针,并构建了“两体系三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三层次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渐积淀、培育出鲜明的办学特色。

    2002年,学校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联络部分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成立“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协作组于2007年升级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

    2004年,学校被聘为“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2007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国家教育部门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实践育人”“办学特色鲜明”。

    201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门“卓越计划”,是全国首批12所省属本科院校之一,也是湖南省仅有的首批入选省属本科院校。在此期间,学校创建了“3+1”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和“分段递进式”企业学习方式,人才培养的“应用”标准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1年,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

    2013年,学校牵头,联合湘电集团和湘潭大学组建的“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被遴选为湖南省高校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2015年,学校进一步将“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特色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明确写入学校章程之中,促进依法办学。

    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成为湖南省同类本科院校中率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高校。

    2017年,学校被列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特需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点顺利通过国家学位办验收。

    67年工程教育积淀,18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8年“卓越计划”的深度实施,湖南工程学院为机电、纺织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11万多名高素质人才。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不事张扬、踏实做事”的专业精神和“肯干、实干、会干”的显著特点,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敢为人先,推进“新工科”

    2017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工程学院召开,就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提出了“湘浙倡议”。

    在刘国繁校长看来,“‘新工科’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工程教育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非常契合,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学校创新地将“新工科”建设与转型发展结合起来,以更高标准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彰显出先锋者本色。

    工程教育理念方面,学校坚定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凝练“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切实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学科专业结构方面,学校依托在机电、纺织等行业中的传统优势,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相关专业,构建出了电气、机械、纺织、化工、管理等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校充分考虑学生共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创建了“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制定并实施了以“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准员工化”为特征的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学校还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平台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等激发师生积极性。近3年来,全校本科生获批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别24项、省级64项、校级立项295项;荣获国家级别奖励43项、省部级奖项305项。其中,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宋永攀团队、张静儒团队双双获得国家一等奖。

    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学校积极探索构建自我评估、院校评估、教学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认证和国际评估“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改革工科教师评聘与考核办法,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学习等手段,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学校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Martin Price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学者钟庆昌教授等10余位国际知名教授为学生讲学。

    此外,学校从1998年开始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至今已连续招生20年,也是湖南省首批获国家教育部门批准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的高校。以项目为桥,学校积极引进国外高校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课程体系与教材、外方师资及教学管理经验,提升了现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开放共享,助力“长株潭”

    湖南工程学院坐落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湘潭市,这里不仅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更是国家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心城市。

    身处改革发展的热土之中,学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主动对接“两型社会”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积极对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助推新型工业化进程,先后与湘潭市政府部门、湘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建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2015年,校地合作打造建成了湘潭市木鱼湖湿地公园;2016年,湖南工程学院—湘潭市政府部门校地合作项目获批省级立项建设。

    近年来,学校发挥机电、纺织、化工学科专业优势,与湘电集团、湖南东信集团等230余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其中,签订重大研发项目93项,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签订横向科研项目296项,科研经费1.7亿元,产生的经济效益超过8.5亿元。2014年,学校参与了湘潭市政府部门组建创新产业研究院的工作,成为其核心成员,同年,学校获湘潭市产学研合作集体奖。近年来,学校一批科技特派员获得产学研合作个人奖。

    学校作为湘潭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业联盟和湘潭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成员,与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十分广泛紧密。其中,学校为湘电集团公司研制的“百吨车动力总成试验系统”,达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高压中型电机网络群控综合测试系统”,已在全国电机行业推广,并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2015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子项目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2项;获得各类专利327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7篇;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14项。2015年以来,完成147项横向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项目经费4000多万元。

    “十三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明确第三步发展战略,紧扣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应用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办学水平,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湖南建设“教育强省”和“两型社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高校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湖南工程学院坚定地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执着前行,这条路,必将越走越宽,直抵更美好的未来。

    (王丽英 李艳红 熊龙英)

     中国教育报4月23日第7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4/23/content_497801.htm?div=-1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1-58683602        E-mail:xcb@hnie.edu.cn  
湖南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