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 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中国教育报】实践育人 追求“卓越”


作者:李艳红 熊龙英

   

1525743215241074838.png

    如果将湖南工程学院坚定不移地走“应用”之路比作一场“教育长征”(详见本报4月23日7版《凝心聚力 坚定不移走“应用”之路》),那么,学校自2010年正式开始(2009级学生开始试点)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就是这场“长征路”上攀登的一座新高峰。

    8年来,学校坚持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践行“实践育人”理念,扎实推进“卓越计划”,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以坚实的步伐,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1.新目标,紧盯“卓越”制方案

    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2010年,作为全国12所地方本科院校之一,湖南工程学院获批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

    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目标,学校一方面积极继承并发扬“重实践教学、重能力培养”的办学传统;另一方面,深入解析“卓越工程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素质要求及培养标准,以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核心,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突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校本特色。

    课程体系上,学校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方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卓越计划”实施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实质性整合课程120多门。

    以“卓越计划”为引领,在教学体系上,学校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构建了从课内循序渐进的实践能力训练,到课外自主式开放性实验;从校内专业素质拓展训练,到校外企业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并针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划分为基本技能层、综合应用能力与初步设计能力层、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层“三大层次”,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学科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两大体系的螺旋递进中得到全面、系统的综合训练。目前,学校已开设实验教学项目2668项,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167项,占比43.7%,实验开出达到全部。

    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上,学校创新推出“一课多师”研讨式教学法。如“高低压电器”课程的教学建立了涵盖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的千人课外学习QQ群,通过学生提问、固定时间讨论、企业专家和教师在线指导等方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不断的探索中,学校“卓越计划”引领示范作用逐渐形成,实施成效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2013年与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9所高校一道入选高教机构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学校“卓越计划”工作进展十大“典型案例”。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卓越计划”实施成果“理念引领,模式创新,机制保障——地方院校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探索与实践”一举摘得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2.新格局,围绕实践布资源

    “实践能力,当然得在实践中培养。为此,学校倾全力对实践教学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全面提档升级。”刘国繁校长说。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室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出台管理办法,并建立了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为学生自主创新性实验、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大学生学科竞赛训练等实验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和人员保证,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全开放实验教学体系。

    学校积极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目前,建有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室)46个,其中省级实验实践教学中心15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建有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63个,其中,国家级别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湖南东信集团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部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5个。

    学校积极争取企业资源,由企业捐赠工业级实验装置或工业级软件,在校内建设了12个工程技术类实验室。其中,“湖南工程学院惠普网络实验中心”除了为学生提供实验实训教学外,还是面向惠普网络中国地区用户和经销商的技术培训与技术支持基地。“湖南工程学院—戴尔开放网络实验室”是戴尔公司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开放网络技术实验室,目前已经搭建起一个具有业界更先进水平的网络实验平台,为学校教师开展科研、提升教学水平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平台。

    现如今,学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已形成了“一核三环三层面”的崭新格局。其中,“一核”指的是以“校内专业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为核心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三环”指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建的“环湘江流域、环珠三角、环长三角”三个实践教学基地群;“三层面”则分别指的是,“覆盖全校各专业的国家级别、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第一层面,“依托全校各专业建设的实习、实践基地”第二层面,“为校友工作的企业,做到校友工作到哪里、校企合作的基地和预备基地就建设到哪里”的第三层面。

    与此同时,在“软资源”建设上,学校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连续8年成功举办湖南工程学院科技节,并组织各类校园科技活动80余场次。学校连续3年获得“挑战杯”和“创青春”竞赛湖南省优秀组织奖。 

    2015年来,学生申报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别24项、省级64项、校级295项;获各类科技、学科竞赛国家级别奖励43项、省部级奖励305项。2014年入选共青团组织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是当年湖南省仅有获此立项的地方高校。

    3.新机制,携手企业育人才

    “‘卓越计划’的实施关键在于产教融合的程度,不仅需要企业的参与,而且需要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地深度参与。为此,建立协调、灵活、高效的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刘国繁校长强调说。

    学校充分发挥机电、化工学科专业优势,与湘电集团、湖南东信集团等180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技术创新。其中,学校牵头,与湘电集团、湘潭大学合作组建了“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成为湖南省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湘电集团等企业合作建立了“电工装备”等3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与湖南丽莎袜业共建了省级“新型纤维面料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与此同时,学校先后与120多家大中型企业签订“卓越计划”联合培养协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形成了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卓越计划”的深度实施还体现在对学生企业学习的规划与质量监控上。“卓越计划”学生采取“3年校内学习、1年企业学习”的培养模式,学生必须完成1学年的企业学习任务且考核合格才能取得相应的学分。企业学习阶段,校企共同按照“项目制、轮岗制、双导师制、准员工化”的企业学习培养方式组织实施,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其中,“项目制”指的是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采用项目驱动学习模式进行实习、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项目”必须是实际的工程项目,可以是企业工程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轮岗制”指的是企业学习阶段的实习与工程训练,要在三个不同岗位上进行实习,必须有实际动手操作,每个岗位上都有考核。“双导师制”是指由企业指导教师(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每位企业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包括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全过程的指导。“准员工化”是指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具有学校“学生”和企业“准员工”的双重身份,要遵守学校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企业以“招聘”模式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以“预就业”模式“应聘”,学生就业按正常程序应聘,进行双向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多数“卓越计划”项目高校所实施的“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不同,湖南工程学院创新提出“分散式”合作机制,即每个“卓越计划”实施专业与8—10家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协议,每学年每家企业仅安排2—8名学生。这一小小的改动,使得企业负担大大减轻,也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量身定制人才”的校企合作之中。目前,学校已构建了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三大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群。

    忆往昔,67年工程教育积淀,18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8年“卓越计划”的深度实施,托举起一个梦想——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

    看今朝,梦想正在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湖南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李艳红 熊龙英)

    中国教育报2018年5月8日第7版: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8-05/08/content_498681.htm?div=-1

 


Copyright© 湖南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2009-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731-58683602        E-mail:xcb@hnie.edu.cn  
湖南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设计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