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期间,在学校的官网上看到一篇《心系疫情 我校离退休老同志踊跃捐款》的新闻,第一次看到了陈纯达和陈壮怀的名字。再看之前的新闻,又看到《我校88岁离休老党员陈纯达交2万元特殊党费献礼十九大》的新闻。虽然没有见过这两位老党员,但他们所作所为肃然起敬。耄耋之年的老党员对党和国家感情至深,有什么故事?两父子与学校之间有什么关系?
缘起
1955年,刚毕业的陈纯达分配到湘潭机电专科学校。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血,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教育事业。
初来学校,年轻的陈纯达一心扎在工作上。初到岗位,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他遇到问题,及时向周围同事请教。凭着自身的勤奋、踏实的工作态度,得到身边同事的认可。1963年,提任为电机科的副主任。
“当时,我们要去一线车间当车工,开始流程不熟悉,工作进度慢。但我慢工出细活,从我手里出来的产品绝对没有废品。”陈纯达说道。他的这段经历,不仅使动手能力得到提升,也增加了一线工作经验,为之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80年代,学校、工厂、设计院分开,学校面临的是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资源贫乏、实验室和教学资源不足等等问题,面对这一系列的困难,怎么办?
“制度不完善,我们就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教师资源流失,我们就组建自己的教学团队;没有实验室和设备,我们就自己找资源、找合作,把教学平台搭建起来。”困难时期,陈纯达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哪里有需要、有困难,他就去哪里。
“学校有个两层的宿舍楼,一楼住学生,二楼老师办公,中间两间大房间就是教室。”老一辈湖工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下,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学生的学业没有耽误,反而培养了学生百折不饶的精神。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多都成为工厂的工程师、骨干。
“我这一辈子没有走弯路、没有走下坡路,得益于思想上跟党走,感谢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陈纯达这种共产党员敢于担当责任、遇事不退缩、直面困难的精神也影响着下一代。
传承
“我父亲这一辈老党员,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拼命三郎,一心为教育事业。白天是教学、管理工作;晚上备课、指导学生。小时候一到晚上,我就在校园里玩耍,二楼教师办公室的灯一直是亮着的。”身为儿子的陈壮怀这样描绘着父亲。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陈壮怀学会了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
在风动机械厂时,陈壮怀担任过钳工、机车工,去过机修班。在机修班,别人称为“油糙”班,因为要修机床,经常弄得一身油。这样的别称,也使班子成员变得“油糙”。因为机修班主要维修工厂的机床,哪里机床坏了就去哪里。特殊的工作导致班子成员管理松散。
陈壮怀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踏实工作,他和班长、副班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班子成员。
曾经在茶陵县文艺宣传队工作的陈壮怀,拥有一定的舞台经验。来到学校工作,陈壮怀想办法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组织课外活动。后来到宣传处,组织宣传队,排练节目,送文艺下乡。宣传队把学校的节目送到了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等地进行演出。
“还记得我第一次带队演出,反响很好,我们系被评为优秀工作单位。因为父亲当时在学校担任重要职务,为避嫌,我没有获奖,我表示理解。但会后,父亲对我进行口头表扬,我认为我的工作得到父亲的认可比奖项更有意义。”
现在,走进主校区图书馆,过道两旁大量的书法、书画作品引人注意。这些作品里,有很多都是陈壮怀的藏品。当陈壮怀知道图书馆需要装饰画时,他毫不吝啬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志一起选择作品、选定位置,最后到文化走廊的定型,陈壮怀都是全程参与。陈壮怀现在还担任离退处第三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支部成员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如今72岁的陈壮怀仍然冲锋在前,积极参与到校史馆的筹建中,主动担任校史馆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为学校建设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两代湖工党员,用自己的信念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陈纯达燃烧自己奉献一生,耄耋之年仍然心系党和国家,关心学校发展;陈壮怀坚守本心,廉洁任职,不逐名利,退休之后仍以少时的热情为学校建设出谋划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接力的火炬在两代人之间传递湖工精神。我们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湖工传承的薪火也终将以“锲而不舍,敢为人先”的精神代代相传。
(审核:吴朝建 熊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