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程学院为纺织工程领域研究生安排了综合专业实验周,该环节
为研究生进入企业开展项目研究奠定了基础。
一边是年工业增加值超250亿元、从业人员达数百万人的传统支柱和重要民生产业,一边是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大,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创新驱动力不足是湖南纺织业的真实写照。
面对现状,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学位点主动服务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展生态纺织技术攻关,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不仅帮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培养出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助力湖南纺织业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刘洞波 熊龙英
校企共建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
湖南纺织业要实施“绿色战略”,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关键。但现实是:全国每年本科以上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只能满足需求的六分之一,纺织领域的研究生尤为不足。湖南工程学院纺织工程学位点负责人汪建华介绍,通过研究行业需求、科学设计方案,湖南工程学院牵头建立了“生态纺织材料及染整新技术”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生态染整”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实践教育基地。今年7月,学校与湖南莎丽袜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湖南省新型纤维面料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立项,这标志着该校在工程技术研究方面迈入一个新的台阶。
基地平台为专业领域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工程实践环境。至今,联合培养企业先后接受45名研究生进入企业研习和开展项目研究,并一对一安排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担任导师,带领研究生实战攻关。对此,汪建华表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校企合作培养纺织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机制。”
“三结合”教学模式提升实践能力
夏志英是湖南工程学院2013级研究生,他在企业实习时,针对常用的长车退浆机在生产时不但用水量大,水、电、蒸汽成本高,而且导致特殊风格的面料无法生产等问题,一边向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多方请教,一边泡在工厂车间和技工师傅们一起探讨,尝试采用常温常压气流染色机(拉缸机)取代长车退浆机对纯棉色织物进行退浆。不但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成本,而且该成果应用于产品研发还生产出了十余种不同风格、适销对路的色织面料。在夏志英看来,自己取得的这个成果,得益于从研二开始扎进企业“真刀真枪”地实践了一年多,学校和企业导师进行了全方位的联合指导。
湖南工程学院研究生工作处李小华处长介绍,学校针对纺织工程硕士的培养,采取的是“三个结合”模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工程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积极整合社会、行业、企业力量共同进行专业教育。另外,基于纺织行业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现状,在相关课程中还增加了工程伦理学概论、工程经济等内容,将“绿色环保”理念渗透到教学和实践中去。
产学研合作攻关生态纺织技术
印花毛巾是大家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了,但毛巾的生产工艺中,却存在着水耗大、碱耗大、污染物排放量大等一系列问题。湖南工程学院翦育林教授、汪南方博士领衔的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科研团队,与益阳龙源纺织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多名研究生参与其中,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生物酶前处理技术和涂料印花工艺,同时开发了高档沙滩巾双面写真印花及清洁生产技术成果,这一成果在节能减排、稳定生产质量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统计,项目技改完成后,该公司每吨毛巾综合能耗(折标煤)由1.88吨减至1.61吨,而产能却提高了30%,每年新增含税销售收入3328万元。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是“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不但为公司的绿色发展注入科研力量,特别是培养出一批能独立承担项目、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他们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
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动手技能,让该校培养的纺织工程研究生在业界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三湘都市报8月18日第六版:http://epaper.voc.com.cn/sxdsb/html/2016-08/18/content_1131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