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不断提升思政课对青年大学生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党和国家交付给每一位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光荣使命,更是思政课教师一切教学工作的根本遵循。湖南工程学院汤菊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做新时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做“人格正”的思想引导者
学生不仅接受思政教师传授的知识,同时也受到思政教师的道德、情操、人格的影响。“优秀的教师应该集良好的学术素养和道德素养于一身,从而起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育人效果。”是汤菊平经常说的一句话。在实际工作中,汤菊平不忘教育初心,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不断锤炼自己,同时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向学生剖析社会现实问题,解答他们心中的困惑。
汤菊平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23年,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她时刻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以爱国精神教育青年学生,用高尚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心灵,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塑造学生优良品格、品行、品味的引导者。因为表现突出,2019年她被学校授予第七届“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她的课,学生都认真听讲;课后,学生经常与她展开热烈探讨。建筑环境1801班学委李立晖对她印象深刻,李立晖认为“汤老师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在她的课堂上,自己能学到很多的理论,能明白许多成长的道理。
做“思维新”的成长陪伴者
汤菊平知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教学工作中,她认真研究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大力改革,创新思维,采取多种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如线上线下、慕课、微课、讨论课、实践教学等,贴合学生要求,让同学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批判探究能力,努力打造思政政治理论“金课”。通过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夯实底气,将科研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履行好高校思政课教师神圣职责。
汤菊平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牢理想信念的“方向盘”,筑就思想理论的“压舱石”。在课堂讲授中,她注重把思想教育与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进行阐释,在青年学子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使他们在理论自信和理论认同中形成共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课堂教学的理论传授以及实践环节的现实引导,激发青年学子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实践出真知,斗争长才干”。汤菊平老师引导青年学生通过社会调研、课题实践、组织策划、活动筹备等社会实践项目,真正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受磨砺。师生在交流中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坚持利用各种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深受学生欢迎,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不少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困惑的时候,经常给她发信息、打电话,汤菊平都认真回复,耐心引导,做学生的贴心人。
做“视野广”的知识传播者
教育者先受教育。汤菊平注重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专业素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刻苦钻研,熟悉学科前沿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努力成为业务精湛的高水平教师。先后主持省教改课题和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各一项,2017年获湖南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二等奖;其任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被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立项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空间课堂建设与研究项目。
投身教学的同时,汤菊平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先后主持了两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在《光明日报》、光明网(理论版)等权威报纸和核心刊物发表理论文章18篇。2020年2月13日,汤菊平撰写的《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在《光明日报》刊发,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汤菊平将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上,注重基于现实的案例、特别是自己科研的问题来充实课堂教学,确保课堂内容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思政课教学一线的普通老师,汤菊平老师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在校园里行走时,迎面走来的一个个学生那一句句真诚的问候:“汤老师你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是对每一位老师最好的褒奖。(通讯员 杨欢)
红网时刻:https://moment.rednet.cn/pc/content/2021/09/24/1019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