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有人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中国更自信了吗?
就中国这个国家而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对全球重大事务的影响、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中国人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力等,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就具体的中国人而言,也应该更自信了。即使有一些国人缺乏自信,甚至自卑,也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国。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有些人恰恰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才更加谨慎或过于忧虑。
重要的是,我们的自信应该建立在对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的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未来信念的基础上。
从历史的表象看,近代以前的中国从来都充满自信。不用说汉唐时代,就是到了鸦片战争失败后的清朝,老百姓不还坚信大清帝国无论哪一方面都胜过英、法等“蕞尔小国”吗?实际上,坚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周人根本不知道在他们之前有过巴比伦和埃及;东汉时,尽管已有人知道西方有一个“大秦国”,却并不了解罗马帝国的实际状况;处于“开元盛世”的唐朝人,也不知道令高仙芝全军覆没的“黑衣大食”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样的自信,是基于封闭和自大的。由于中国当时的确是东亚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也没有受到外部势力的威胁或外来文明的挑战,这种自信依然起着积极作用。但到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先进地位不复存在时,盲目的自信尽管能奏效于一时,最终却导致理想的破灭和信心的丧失。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才有了真正的自信。尽管我们知道中国在很多方面还很落后,经济总量虽已进入世界前列,人均指标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我们从进步中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并且坚信自己选定的持续发展目标及和谐生活方式,不必事事争先、样样攀比。在弘扬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我们不讳言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承认中国文化本身的局限。在欣赏、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理直气壮地拒绝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文化或我们不愿接受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