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工程学院教授、共产党员刘元
44岁那年,正当事业上如日中天的他,突然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学校的悉心培养、同事和朋友的真诚关心、家人的亲情关爱,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从此,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搞科研、抓行政、带学生。他用坚强的毅力续写精彩的人生。他就是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共产党员刘元。
■本报记者李伦娥
他是教授、博导,近年来指导了十几个硕士、博士,所带的博士生,个个都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他是湖南省学科带头人,主攻速生工业人工林木材性质与高效利用,近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两部,成功申报3项国家发明专利;他还是湖南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主管科研、学科建设,在他的努力下,这所升本才10年的学校,3年内获得的课题数、获奖数呈几何级数上升。
教学、科研、行政,三不误,这得是个精力多么充沛的人。但他却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7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他终身与轮椅为伴。他,就是共产党员、湖南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元,学院党委书记谢伯端称他是“我们工程学院的保尔”。
飞来横祸——
为完成科研课题补采试材遇车祸
7年前的刘元,可以用“春风得意,成功幸福”8个字来形容。
作为1978级大学生,大学毕业后的20年,刘元的学习、工作、生活如鱼得水——学历上,他顺利读完了硕士、博士,几乎能读的学位都读完了;职称上,他从讲师、副教授到教授、博导,还成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职位上,他从普通老师到科研处长,再到高校副校长;生活上,他妻贤女乖,妻子陈琪在高校做统计工作,女儿2004年考入上海理工大学。
可以说,在他44岁前,他完成了许多人一辈子的理想。
一切的变化出现在2004年那个黑色的8月11日。
那天,刚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调到湖南工程学院任副院长一年的刘元,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从湖南赶到广西东门林场去补采桉树试材,在傍晚的高速路上,不幸遭遇车祸。
“没出血没破皮,当时以为没事。”7年后,回忆那个令他痛苦不已的时刻,刘元的脸上,已看不出有多少忧伤。刘元说,当时他坐在副驾驶位置上,惊魂未定的他第一感觉是庆幸,基本没受伤,几分钟后,才发现大事不妙:整个下半身没了知觉!
当晚,刘元就在广西的医院做了手术,“脊髓损伤。”医生对当晚紧急赶到医院的陈琪说。
在广西住了14天院,之后又到北京的一家专门医院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其间,刘元一直充满信心,“不可能站不起来”。他说自己的身体素质不错,又一直与人为善,老天不可能这么惩罚他……
然而,有一天,医生将陈琪拉到一边说:“他的脊髓神经都形成空洞了,不可能好了。”
“怎么可能?”刘元惊呆了,此前一直积极配合治疗,努力进行康复训练的他,突然间傻了。
才44岁,就高位截瘫,肚脐以下知觉、功能完全丧失,吃喝拉撒,全部要人帮助,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此前一直对所有人笑着说“没事”的他,这下彻底崩溃了,他甚至想到了自杀!
知恩图报——
高位截瘫的他要重新“站”起来
伴随他的,是无数个漫漫长夜的思想斗争和无数个白天黑夜的痛苦挣扎。
终于有一天,在抱着老婆大哭一场后,硬汉子刘元重新振作了,“不行,再也不能这样活!”
刘元说,身体残疾了,脑袋没有残疾,自己1978年上大学,1988年入党,不能有愧于党对自己多年的悉心培养;他说,霍金、保尔,还有身为女性的张海迪,都是高位截瘫,他们能活得那么精彩,自己为什么不能?他还说,一直以来他都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
确实,刘元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受伤前,他感恩于母校对他的培养、教育——本科毕业顺利留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之后又读研。1991年,学校送他到日本名古屋大学农学部做客座研究员;1995年,学校再次送他到日本读博士和博士后。博士后刚出站,学校一个电话让他回来,领衔申报“木材科学与技术”博士点,已被聘为日本高知大学农学部文部教官的他,二话没说,毅然回国。学校博士点的申报成功,他功不可没。
受伤后,这颗感恩的心就更浓烈了。学校、医生全力救助,同事、朋友多次探望,家人不离不弃;从北京转院回长沙时,冬天的凌晨,正下着雪,母校党委书记李红专门到火车站迎接;在北京治疗万念俱灰时,湖南工程学院院长刘国荣几次探望之余还经常电话做工作……点点细节,刘元铭记在心。
刘元说:“大家如此关爱,为什么?是希望我振作精神,重新站起来,身体上站不起,精神上也不能倒!”
2006年3月,刘元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学校,重新上班。
刚开始,学校照顾他,没什么具体分工,只让他分管审计处。但是这一年,学校有两件大事,一是要接受本科教学评估,二是要申报3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这两件事,对当时升本不到6年的学校,都是大事。
于是,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过成功申报省级重点学科经验的刘元,为这两件大事,又忙开了。尤其是“应用化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申报,他从研究方向的确定、材料的组织到多媒体汇报材料的修改审定等全过程都参加了。而2007年教学评估的最后关头,刘元又领着同事们对自评报告进行整改,整个国庆长假都没有休息。
这些年里,凡学生、同事的申报材料,只要找到他,他无一不悉心指导,甚至一个字一个字地修改。他的博士生胡云楚,第一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时,正值刘元车祸刚出院,因为上不了五楼的家,刘元只能住在车库里。“那间小屋我不知去了多少次。”胡云楚说,没有刘老师,当年本科毕业调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他,不可能有今天——拿到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省级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学校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
精神不倒——
工作量甚至超过健康的年轻人
“经常忘记他是个残疾人。”这是我们采访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恢复工作5年来,刘元像正常人一样按时上下班,带学生、搞科研、抓行政,出差、调研、讲学、开会,“好像从来没受过伤一样”。
2009年年初,学校领导班子重新分工,刘元开始分管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量大、难度也大。但刘元硬是在短短两年里,在学校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突破。来自科研处的统计数字是:纵向课题经费2009年比上年增长2.4倍,2010年又比上年增长了40%;在学科建设方面,省里对全省32门重点建设学科进行验收,湖南工程学院的3门是“2优1良”。
要取得这样的成绩,对于普通人而言,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更何况高位截瘫的刘元。由于高位截瘫,刘元上肢超负荷推轮椅,双手起了厚厚的老茧,下肢却逐渐萎缩,并且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频繁感冒,频繁口腔溃疡。
由于家在长沙,工作却在湘潭,刘元只得住在学校,受伤前,他一人住一个“奢侈的”大套间,受伤后,因行动不便,只能住在一楼的一间由办公室改建的单身宿舍。
4月的一天,记者采访时看到,整个房间不到15平方米,一床一桌。当时正值雨季,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浓浓的霉味。午餐时间,书桌兼餐桌的旧办公桌上垫着报纸,只放了一碗青椒香干炒肉,一盘芽白,清汤寡水的,霉味、饭菜味、药味,加上对面卫生间里传来的异味……一个副厅级干部,一个海归的博士后,日子怎么过成这样?记者心里酸酸的。
其实,这点困难,对刘元来说,还真不算什么。最难的是他身体的伤痛,下肢没有知觉,坐不稳,上班和读书,他都只能坐在轮椅上,几个小时下来,腰酸背痛;大小便不能自理,每天他要垫着纸尿布;大便对他来说更是个难事,至今他天天吃“肠清”,每一次大便,他都满头大汗;因为无法运动,他比别人更怕冷,在阴冷的小房间里,他经常无法入睡。
“真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优秀共产党员。”不少人这样夸他,更有老师由衷地感叹:“从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强大。”
刘元自己把这一切看得很淡:“我已经很知足了,至少,我还活着,还能工作。”两天的采访,他始终笑容灿烂。他说,现在自己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把学到的知识和拥有的经验一股脑儿全部教给学生,回报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