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激发广大师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精神,我校将陆续推出【榜样·力量】典型宣传系列,着力挖掘宣传一批秉持理想信念、保持崇高境界、坚守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的先进个人和团体,以榜样的事迹激发师生动力,用身边故事传递湖工精神。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
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品德好了,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能力强了,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坚持以德立身立学立教,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便是对刚被湖南省委组织部评为2019年担当作为优秀干部、我校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孙静博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生动写照。
使命记心间,敬业见奉献,她是事业创新发展的“领头雁”
2012年,孙静从湘潭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我校工作,2015年被推荐为电工电子教研室主任,先后担任共青团湖南工程学院兼职副书记、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2013、2017级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班主任等职务。
“我认识的孙老师是一位积极努力、温暖实在,值得信任的年轻博士。无论工作任务多么繁杂,她总是积极乐观,而且非常有责任心。”在同事李立老师的印象中,孙静工作十分敬业。她平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工作上,常常是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周六周日加班对她来说也是家常便饭,更没有节假日一说。
如何将一个有近30名教师的教研室建设好?孙静说,“其实,把握一个原则就不难,那就是必须无私、公正。”她的一切工作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操作:在课时分配方面,始终坚持秉公办事,排课时不讲私情,按课时要求进行任务分配;在经费分配方面,坚持人才培养为第一位,把更多的经费用于学生活动与培训上;在分配工作任务方面,会让责任心强、信任度高的教师参与重要工作的管理。
“正是孙静这种民主公开的处事风格,让教研室的老师们对她十分信任。尤其是当看到她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丝毫抱怨,老师们都觉得,只有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点成绩,才不辜负这样一位好主任。”这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延平对孙静的评价。
“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着这样的想法,孙静积极规划教研室发展愿景,让老师们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去;建设教研室文化,让老师们对工作充满热情与干劲;诚心待人,让老师们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多种培训,让老师们有先进的育人理念。
在孙静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电工电子教研室充满上进之风。在师德师风方面,获得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奉献奖等省级荣誉4项,校级荣誉14项。在教书育人方面,荣获电工学课程教学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校电工学教学竞赛特等奖1项,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湖南省第二届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在科学研究方面,近5年教研室老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19人次,立项纵向科研项目9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7项),发表科研论文16篇(其中SCI刊源9篇,EI/A类2篇)。教研室也在2015年和2017年分别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室”,全校排名均为第一。
而她自己也在2019年荣获学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2016—2017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室主任”,2015—2017年度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一项项荣誉的获得,一个个项目的成功申报,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是孙静QQ签名“越努力越幸运”的真实写照。“能吃苦、敢担当、勤做事、会做人”,学院党委书记黄望军对孙静的敬业精神做了生动描述。
接触过孙静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对待年龄较大的老师和身体不太好的老师,孙静在安排教学工作时,总是把难度较高、任务较重的课程留给自己,把一些容易上的课程排给老教师们。“我们应该尊重老教师,他们为学校做了很多贡献,我们应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孙静说。对于大家都不太乐意参加的监考,虽然家里还有一个正在哺乳期的孩子,她也总是能第一时间克服困难,承担监考任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有一次,同事临时家里有急事,尚在哺乳期的她立马把自己的课和同事对调,一周连着上多堂课,为的是让同事能够安心回家处理事情。”孙静的爱人告诉我们。
初心扬风帆,育人铸典范,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孙静坚守育人初心,将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以德立教,初心之花结出累累硕果。
她上课总是提前到课堂,做好各项准备。从她的教案可看出,她备课认真而详细,征引丰富而具体。她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经常一个课件要修改很多遍。有一次,在上《电路理论》这门课前,为了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电子的运动方向,从而了解电流的产生与方向,她在设计ppt时,花费了很多心思精心设计了很多动画,教案反复修改很多遍。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她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她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3到4组,让每个小组完成一个电路研究性实验设计项目,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实践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乐趣。
“课堂是什么?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孙静说,“在上课前,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下功夫、花心思设计好一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在仔细分析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拥有者。”
为了让大学课堂成为它应有的模样,孙静在课下不断更新自己的学术积累,将个人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她主持教育部产学研合作项目1项,校级教学教研教改项目1项,主持建设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参加省级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三等奖1项。2016年成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主持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自科项目1项,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9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8项。
“作为教师,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面对学生,需要付出很多。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学生才会信服你、敬爱你。”孙静说,“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师只有时刻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洞悉她的变化,才能积极正确地引导与帮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坚持“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化实践育人,孙静和教研室同事先后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湖南省一等奖7项。
作为班主任,孙静只要一有时间就会下宿舍找学生谈心谈话,有时候一待就是两个多小时。“最近上课怎么样?老师讲的都能消化吗?”“除了学习,也要记得加强体育锻炼。”“假期有什么打算,出去的话要把安全放第一位。”孙静在每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中,都会认真倾听、感受、判断学生思想特点、发展需求。有一次,班上有学生发生突发状况,半夜打电话给她,已经躺下休息的孙静一接到电话,立马穿起衣服奔向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全然不顾上了一整天课后的疲惫。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锤炼高尚师德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孙静坚持“吃苦在前、公私分明”的处事原则,将教研室建设成为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她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不计名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成长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审稿:张小刚 吴朝建 熊龙英)